第1111章 海上陶瓷路探索(2 / 2)

加入书签

阿炎找来了一个废弃的陶罐,把他捏好的泥土制品放了进去,然后在陶罐周围堆满了柴火,点燃了火焰。他守在旁边,眼睛紧紧地盯着陶罐,心中充满了期待。

随着火焰的燃烧,陶罐里的温度越来越高。阿炎不断地添加柴火,确保火势足够旺盛。经过漫长的等待,当火焰渐渐熄灭,阿炎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陶罐。

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那些泥土制品变得坚硬无比,表面还闪烁着一层奇异的光泽。阿炎拿起一个烧制好的碗,用力地敲了敲,发出了清脆的声音。他成功了!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材料&nbp;——&nbp;陶瓷。

阿炎的发明很快在部落里传开了。人们纷纷效仿他的方法制作陶瓷,用陶瓷制成的餐具更加耐用,储存物品也更加方便。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变得越来越精美。从那以后,陶瓷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nbp;。

小梦石从梦中醒来,讲述了穿越号机器人手机变成机器人讲述的故事。

神话专家夏青喜欢收藏瓷器,他说,陶瓷作为一种全球化商品,大面积流通的直接结果是让各地区经济得到发展。景德镇优质陶瓷产品一度成为世界各地区的贵重商品和奢侈品,进而刺激了消费,“海上陶瓷路”也促进了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强国。

小明说“由于输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称作‘海上香料之路&nbp;’。‘海路&nbp;’是约定俗成的统称。”

小波说“我懂了,因为这条航线运输过丝绸、陶瓷、香料&nbp;,所&nbp;以有几种说法。”

小燕子说“我认为,海上陶瓷路的开辟,与我们的航海技术发展有关,是这样吗?”

海洋爷爷说“是这样的,在宋元时期&nbp;,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nbp;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nbp;,全面提升了商船的远航能力&nbp;。这一时期,&nbp;中国同世界&nbp;60&nbp;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

刘傻子说“随着汉代种桑养蚕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nbp;输出品&nbp;。三国时代,魏、蜀&nbp;、吴均有丝绸生产,而吴雄踞江东,汉末三国,正处在海上陶瓷路从陆地转向海洋的承前启后与最终形成的关键时期&nbp;。三国时期,由于孙吴同曹魏&nbp;、刘蜀在长江上作战与海上交通的需要,积极发展水军,船舰的设计与制造有了很大的进步&nbp;,技术先进,规模也很大。”

在三国后面的其他南方政权(东晋&nbp;、宋、齐&nbp;、梁&nbp;、陈)&nbp;也一直与北方对峙&nbp;,也促使了航海技术的发展&nbp;,以及航海经验的积累&nbp;,也为海上陶瓷路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计算机姐姐说“海上陶瓷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nbp;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2000&nbp;多年前&nbp;,一条以中国徐闻港、靠北的外贸港先后为辽&nbp;、金所占&nbp;,或受战事影响&nbp;,外贸大量转移到宁波。”

刘傻子教授说“我要补充一点&nbp;,唐代,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nbp;‘******&nbp;’的海上航路,这便是华夏海路的最早叫法。”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世界闻名,中国的陶瓷产地分布广泛,各具特色。中国陶瓷历经千年沧桑,沉淀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远古的彩陶,到唐代的唐三彩,再到宋代的青瓷、白瓷,每一代陶瓷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更让世界认识了中国。

别称“瓷都”,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中国名茶之乡”。有冶陶史2000多年,官窑史1000多年,御窑史600多年,千年窑火至今不息。景德镇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闻名,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名瓷,各美其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