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故人(2 / 6)

加入书签

次数被前半辈子加起来还多,先是得知自己要从师爷一跃成为使臣,促成倭国高丽议和,紧接着又听见跑到济州岛上的高丽君臣堪称狗仗人势的议和条件,最后他跑到论山城来,又听到了织田信虎的这一番话。

这算什么?跑到人家的家里,抢了钱,杀了人,放了火,然后从抢来的东西里挑出最不值钱的两座小城,还给原来的主人,然后已经抢到的半分都不让,再告诉主人:其实我们要的真的不多。

锦江以南尽归倭国?魏军现在都已经打到锦江防线了!等于是你们这帮子倭人打算一点亏都不吃?只要是现在占了的,你们全都要?

芮鸿煊看着织田信虎真心实意满是诚恳的脸,感叹这是何等无耻的一个人和无耻的一个民族。

说句实话,如果芮鸿煊是个正经的使臣,听到这种议和条件,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起身踹织田信虎一脚,但考虑到高丽那帮君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提出的议和条件是要倭国把吃下去的全吐出来然后滚回海的另一边,芮鸿煊很理智地没有提任何关于这些的字眼,在片刻的沉默之后,就迅速进入了状态。

所谓谈判,说白了就是商量着来,和买菜差不多,你说一斤,我要八两,最后九两成交,大概是为了让这些贪得无厌的倭人上当,芮鸿煊还充分展现了一名外交使臣的基本素养,那就是你们的条件虽然过分了点,但只要谈,就还是有成功可能的。

这场扯淡的议和持续了两天。

最后,倭方以全部兵力退回锦江防线以南,并且交还南原、顺天、论山三城,以及保宁盐田、大兴山脉等地为让步,与芮鸿煊达成了统一意见,整个过程中当初高丽君臣在济州岛上兴致勃勃讨论出来的议和条件,芮鸿煊一条也没敢提,而织田信虎看着议和文书落成的那一刻,犹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高丽南方三道,就这么归倭国了?

讲道理,消息传回倭国,他真的得被那些诸侯们供起来,七万倭军入高丽,抢了一个多月,根本没什么太大的战损,高丽就灰溜溜地割让了三道,从今天开始,倭国终于不再是只能蜗居在孤悬海外孤岛上的岛国,而是有了一条可能踏上陆地,并且真正参与角逐天下棋局的大国!

不止是他,所有得知这个消息的倭将,乃至城中那些一传十十传百的倭人,都在和谈国书落成,芮鸿煊与织田信虎分别签下名字的那一刻,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

就目前来看,会盟诸侯提议入侵高丽的源本义,那个年轻得不能再年轻的倭国关白,声望可能要直接超过天皇了。

亲手经历这么个足以载入倭国史册,被后世无数倭人传扬的时刻,织田信虎看向芮鸿煊的目光就像是在看阔别二十多年的亲兄弟,他带着几个倭将亲自将芮鸿煊送出了城,并且直接传下军令,命令全军停止进攻,当然,在没看到高丽与魏国的诚意之前,他是不可能直接就把兵力撤回锦江以南的,但光从眼下这番举动来看,无疑这份议和的条件让倭国上上下下都很满意。

芮鸿煊也很满意,他这两天参加了不少酒宴,观看了不少倭国的宴会文化,除了酒实在有些淡以及那些舞女实在难看以外,他对这一趟入城还是很满意的,而且出城的时候他也没少拿,光是几个倭将送的礼物都装了几口箱子,甚至需要几个倭人替他赶车,才能运回魏军的大营。

代表魏国和高丽出使倭国的芮鸿煊光荣地回来了,然而一出倭军的控制范围,他就立刻让接替赶车的魏军士卒加快速度,等到他终于回到了军营,和黎盛再次面对面坐下时,两个人都沉默许久,然后控制不住地笑出声来。

笑着笑着,黎盛摸着下巴,看着那份注定要被撕毁的国书,还有那上面芮鸿煊签下的名字。

“等这里的仗打完,我就给你写荐书,让你去北境真正为官,”黎盛说,“不过在之前,你必须做一件事情。”

“什么?”

“改个名字,这样等我向倭国那帮矮子翻脸的时候,他们就算想算账,也找不到人。”

芮鸿煊怔了怔,随即忍不住再次笑出了声。

......

开京南方的锦江防线两侧,魏军和倭军几乎同时停止了厮杀,双方都开始默契地收缩兵力,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可这并不妨碍被围了半个月的开京城终于能松一口气。

而在开京的北方,金国虽然还没有兵临城下,但进攻的态势却一点都没有停止,此时开京已经知道了魏辽都分别出兵,一个与金国缠斗,一个与倭国相持的消息,城内还在坚守的倒霉鬼亦或者英雄们,也终于得以从持续了许多天的绝望压抑中挣脱出来畅快呼吸。

不过高丽人的这种好日子持续不了多久了--站在西京(今平壤)城头的完颜阿骨打看着南方,静静想道。

事实上直到越过马訾水的那一刻,完颜阿骨打才知道青衫文士劝自己进攻高丽的选择有多么正确,这么肥沃,这么富有的土地,这么孱弱的士卒,这么安宁的世道,就该让金国的战旗插满高丽国土的每一个角落!

到今天为止,已经有多少战利品运回了后方?数都数不清了,那些跟着自己南下的猛安,一开始还有些不敢说出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