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血战高丽(终)(2 / 5)
“你还真以为是来和你商量?”
“而且崔将军说的也确实有几分道理,”有人说,“李氏的确太过分了,几十年下来,姓李的结党营私,民怨沸腾,也许眼下...还真是个好机会。”
“不对啊...李氏被推翻,那谁来做王上?”
立刻有人像看白痴一样看了他一眼:“愚蠢!难道还能是你不成?”
“打进开京城,绝灭李氏,自然会有人坐上那个位置,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是从龙之功,这天下...也该易主了!”
......
大魏定远元年六月二十二日,高丽将领崔承允应高丽王十道金牌,带兵回京,却在开京传令原地休整之时,悍然越过锦江防线,高举“诛李氏”的旗号,兵围开京城。
三万两千魏军几乎于同一时刻,从光州城发兵,直扑高丽最南端的庆尚道,显然是不准备直接撤兵把烂摊子留给高丽,也没打算去管后方开京城发生了什么,他们的目标,是蔚山。
蔚山是釜山的最后屏障,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庆尚道的中心,在蔚山的旁边是东莱,与釜山互成犄角拱卫蔚山城,这里交通便利且可直达大海,是倭军从釜山登陆后选择的据点,也存放了倭军从高丽全境抢回的钱粮,所以黎盛断定,只要攻占蔚山,就能断绝倭军后勤,让倭军只能从釜山乖乖滚下海。
此时驻守蔚山的倭军兵力大概有一万五,看起来并不算多,是一个再理想不过的下手对象--毕竟黎盛自从带兵入高丽以来,打的都是兵力不如倭寇的仗,如今倭军被打散,一个个只想带着抢来的东西回家。
然而在得知了魏军悍然来袭的消息后,魏军明显吸取了之前忠清道、全罗道失利的教训,在布阵上很有一套,蔚山、东莱、釜山各部倭军,摆出了“品”字形阵型,形成了一个十分坚固、互相呼应的防御体系,蔚山是这个阵型最为尖锐也最牢固的一点,魏军想要攻占蔚山,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黎盛决定玩点其他花样。
他先后派出两路偏师从左右进攻东莱,营造出要同时攻打东莱与蔚山的假象,使倭寇无法判断具体的进攻方向,此外他又让堵在对马海峡的海军进逼釜山港,吸引倭军目光,而在“品”字阵型三面都几乎遭到同时进攻的时候,果不其然,倭军慌了。
毕竟其他的地方无所谓,反正都是从高丽抢来的,但要是釜山港丢了,那倭军就没有回家的路了,再加上之前倭军最悍勇的主力在忠清道、全罗道先后被歼灭,如今尚存的兵力大多都是在各地劫掠,没有和魏军正面作战,在魏军入高丽显赫的战绩下,要说他们不怕,那是真不可能。
--既然在光州已经退了一步,既然都是要回家,那为什么不再退一步?反正釜山港是一定要守住的,至于其他地方...就算了吧。
抱着这种心态,魏军才刚刚在蔚山外扎下大营,整个蔚山便已经人去楼空,倭军将最后的三万兵力集中到了釜山港,主动放弃了外围城池,像极了一堆抢够了想回家的强盗。
面对这种情况,杀气腾腾挺进庆尚道的魏军们都感到有些茫然,然而遥控指挥着全军的黎盛却丝毫不意外,他了解倭人,知道倭人最擅长打两种仗--一种是摧枯拉朽的顺风仗,还有一种则是见不到活下去希望的必死之仗,而像眼下这样,看不到赢的可能,又抢得比较赚,那么对于集结到釜山的倭寇来说,最要紧的事情便成了回家。
而黎盛之所以笃定倭军会选择退到釜山,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一条不起眼的消息,从倭国送到了他手上。
大魏定远元年六月,倭国关白源本义,在高丽战事不利时,从京都悍然出兵,直接讨伐了两位想要朝他这个一力促成会盟入侵高丽元凶发难的诸侯,而在那场仗里,源本义的军队拿出了许多只有魏国才有的装备,导致那两个诸侯几乎无力抵抗,便被源本义剿灭,一时间倭国诸侯人人自危,除了调动兵力联合起来对抗源本义这位关白以外,最紧要的事情便是将还活着的入侵高丽的军队召回去。
说句实话,也就是黎盛从徐缙那儿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不然对于源本义这种前线还在打仗后方就起内乱的行为,他也是看不懂的,然而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将这三万想要回家的倭寇彻底歼灭的机会。
如他所想的那样,倭国对于内乱的消息封锁得很严密,几乎所有诸侯都派了人前往高丽,传达了一道命令:立刻带着抢掠的物资、奴隶全线撤兵!
这下完了,魏军来势汹汹,后方家里起火,原本就因为织田信虎死去而变得一盘散沙的倭国联军这下子是真的没了战意,对于他们来说,眼下这个点死掉才是最亏的,所以整个釜山港都表现出了要死守的架势,也幸好魏国的海军人数不多,尚不到万人,虽然在海面有极大威慑力,但却不能强行登岸,于是在六月二十八这一天,当魏军完成外围的清扫兵围釜山时,场面一时间便僵持下来了。
倭军想退,但海面上有魏国海军,退不了;魏军想打,但奈何倭军似乎打定了主意不出战只死守,简而言之就是反正打不赢,索性不理你,看你们能怎么办?
三万倭寇窝在釜山死活不出来,这下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