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该省省该花花(5 / 6)

加入书签

都是城里人有可能回城。跟知青一起将来可能被带着回城过上城里人的日子,进而乐意结亲家。

他们村是早早就没有这样想法了。

这倒不是他们多精明,而是就跟柳村长一样,老百姓有朴素的判断。他们村是有走出去的人的,老杜家就有两个呢。特别是打小儿就会筹谋的杜国强。

杜国强才三十大几,他还不到四十呢。这么年轻就一定要让闺女接班,那这就说明一旦下乡,就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回去了。肯定不是一两年就能回去的。不然杜国强不会这么坚决。

他们村子,最精明的就是杜国强这斯。

所以即便是杜国强没说什么,大家看他干什么,就能判断出个一二了。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家都明白,但是稍微动点脑子的人家明白了,拘着家里的孩子,其他人不一定懂的也会有样学样。所以别看年轻人喜欢城里来的姑姐小伙子。

但是村里的长辈都是不同意自家跟知青接触的。不是不能来往,而是不能有那个心思。

城里人好也回不去,这乡下的农活儿,他们也干不好。真是结亲,那以后日子怎么过。正是因为这些,所以村里人都不太允许年轻人跟知青亲近。但是今天知青下乡,又有点不同。

这一茬儿的知青,太出众了。

特别是其中一个女知青江语嫣,那长得相当的好看,穿着打扮也好。那一看就是城市里富贵人家。还有那个迟安宁,一派书卷气,斯斯文文英俊的很。他们两个是最出众的。

当然了,除了他们,还有别人。

他们同行的王咏梅虽然不及江语嫣,但是也是一副大气圆润的长相,一看就好生养。另外一个男同志古少杰虽然长相不及迟安宁,但是一看也是个硬汉子,也是不少人吃这一款的。最最关键是,他穿的也好。相比于这样看起来条件很好的俊男美女,其他人根本就不被在意了。就连杜若这样的,都没人放在心里。

这会儿不少人家虽然没来,但是也都在讨论这一茬儿的知青。知青点更是带着一点点暗潮涌动。

江语嫣蹙眉说:“我以前都是自己一个房间,这样的大通铺,我住不惯。”迟安宁也叹息说:“那你说怎么办。”

李亮:“这地儿真是没法儿住,你看看男的那边,都是臭脚丫子味儿,真是不讲卫生。”

李亮:“这里什么也没有,不是收了安置费吗?怎么这种条件?”李亮:“还说江桦市条件好,我看也不怎么样。”保林过来的时候,就听到他们再说这些,这个也抱怨,那个也抱怨。保林翻白眼,叫人:“杜若,杜若,回家吃饭。”杜若:“来了。”

他家虽然是城里,但是就是普通家庭,能够老爷奶的村里下乡已经是很不错了。她可不觉得不好。其他几个人唧唧歪歪的,她跟林宝弟这样普通家庭的已经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了。

两个人正要走,江语嫣叫住人:“等一下。”保林疑惑:“有事儿?”

江语嫣:“我如果不想住在这里,怎么办?”宝林:“???”

他指指自己,惊讶的说:“你问我?你也太高看我了吧?我算哪根葱啊,我不知道的!你有事儿要问村长叔的。”

他不是挑事儿,这说的是实话。

别说是他了,他爸他爷都说不上话的。

他家就是普通的村民啊。

保林:“你们要找村长叔的话就去村东头,村东头第二家,养条狗那家。你们过去就知道了。你们是陌生人,一过去狗就会叫。你们顺着狗叫就找过去了。”

“行,我们知道了。”

保林叫上杜若,两个人很快的离开。

李亮哼的冷笑了一声,还记得在车上的时候自己被人看了笑话,说:“臭显摆,锝瑟又怎么样,还不是要住在知青点。”老知青也看出来了,这一茬儿的新知青似乎很能惹事儿,一个个都安静不说话。

该做饭做饭,该烧火烧火。

迟安宁:“我们来帮忙把?”

他们到的时候都互相介绍过了,现在知青点负责的知青也姓江,是个男同志,他说:“你们的安置费是三十块钱,只是补贴的粮食费用,不包括其他的。今天晚上你们跟我们一起吃,算是给你们接风了。你们刚到,是有一天修整时间的,明天上午你们去村委会领一下粮食。我们是搭伙一起吃,如果你们要加入就每天交粮食,如果不搭伙,那么就自己开火。但是知青点的这个大锅是村委会出钱给知青点买的。你们如果用的话可以,但是这个小锅是我们自己凑钱凑票买的。你们要是想用也要拿一点钱的。另外院子里的柴火是我们自己砍的,你们要用也要自己砍。”

李亮又不高兴了,说:“你们怎么这么小气,就这么点柴火也不舍得!大家都是知青……”

江知青打断他:“就是因为我们都是知青,所以才要分辨个清楚,我们在一起不是要住一两个月,是要住很久的。与其以后闹矛盾,不如早早的说清楚。东北很冷的,特别是东北的冬天,烧柴是很重要,得准备相当充足的柴火,所以这一点我们不能让。”

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有过不好的经验。

正是因为以前因为这些闹腾过,他这个老知青才更要一早就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