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 2)

加入书签

第61章61

11月初,有一场科技峰会在卢城举办。

温知聆在的团队刚接了一个项目,甲方是参会的企业之一,给了团队几个内部名额。

这趟过来不单是走过场。

甲方是一家做软件开发和大数据的初创公司,技术领先但商业化不成熟。峰会论坛上大佬云集,当然不乏时刻关注着前沿科技趋势的风投商人,有意向的投资方也是这次峰会的受邀企业之一,他们要给客户提供实时的战略建议,帮助融资。

温知聆和几位同事提前到了峰会现场,等待与客户汇合。开幕式正式开始前,温知聆和同事们在一楼大厅的角落闲谈。为了迎合主题,大厅里处处可见高科技产品。绕场缓行的机器人经过温知聆身边时,她伸手,从机器人的托盘上拿了一份纪念小礼包。

同事们见状,也凑热闹的人手一份。

礼包里有宣传册,翻开,印有卢城近几年的科创成果,再往下,是参会的企业名单。

同事谷茵没正形地倚在温知聆身上,一目十行地看着。忽然的,她惊奇道:“哎,还有既生资本呢。”温知聆蓦的一僵。

另一个同事说:“也正常啊,这家刚起步的时候特喜欢投资科域这种科技公司,现在开始发展新能源和生物医疗了,可惜啊,科域没赶上好时候。”科域是甲方公司的名字。

温知聆从谷茵手上拿过宣传册,一行一行地看,但册子上没有企业代表的名字。

她不自觉地抬头,环视了一圈人来人往的大厅。谈既周有可能来吗?

温知聆想起之前,她在既生资本的官网上几乎没看见过他的照片。他应该不太喜欢出席这种活动。

温知聆不希望见到他。

临近开场前,科域的人也到了。

谷茵喊了一声身旁神游天外的人,“累了?”温知聆含糊的嗯一声,“下午容易犯困。”“坚持一下。“谷茵传授经验,“待会儿入场了,你在台下坐着可以眯一会儿。”

温知聆笑起来,“行,我试试能不能找到机会。”她们跟着团队其他的同事一起迎上去。

今天不是头一回和科域的人见面,两班人马已经共事过一段时间,很快的熟络起来,还未正式进入工作,大家状态轻松,话题由身边那些做指引的大学生志愿者到各自毕业的高校,再延伸,又聊到了各自的专业。听到温知聆说自己读的是德语方面的专业后,科域那边的一个男人接话:“那跟我们冯总很有缘嘛,冯总在德国读的书。”冯总全名叫冯霁航,今天也在场。

冯霁航也是青年才俊,不到三十岁已经是科域的核心人物之一。温知聆闻言,下意识看他。

冯霁航朝她笑一下,温知聆也弯弯唇。

进入主会场后,温知聆和同事们的座位靠后,离台上有很大一段距离。峰会的流程有很多,主办单位致辞结束后,做了个简单的启动仪式,然后就到了论坛演讲这一环节。

能上台的都是行业领袖,分享创新技术,做趋势预测,干货满满但也枯燥。谷茵一开始还算专注,听到后面,一个劲儿的跟温知聆说自己快撑不住了。再看周围,开小差刷手机的大有人在。

“什么时候结束,不会在这儿坐一下午吧?”“应该不会。“温知聆想起来刚刚的宣传册上有介绍峰会的具体流程,又把它从小礼袋里翻出来。

台上,主持人正在介绍下一位发言人。

温知聆没有认真听,边翻小册子边跟谷茵说:“马上还有个互动环节,结束后就换场到展区了,应该不用所有人都去。”两人在底下窃窃私语,而谈既周的名字就是在这个时候入耳的。她对这三个字的敏感程度已经到了连听到相似的发音都会愣神,更何况是现在。

场内光线昏暗,唯一光源是用作演示的落地巨幕。谈既周站在台上,穿银灰色戗驳领西装,背朝屏幕的荧光,优越身形好似雕饰过的剪影。

他几乎吸引了台下的所有目光。

谷茵惊讶得不得了,“不是,怎么没人跟我说既生资本的大老板长这样啊。”

和谷茵一样,在场的其他人都听过既生资本的名号,但见过创始人的没几个。

相比前几位,谈既周的发言相对精炼,少了行业数据的引用和各种案例分享,但不缺前瞻性和感染力。

结尾处,谈既周和旁人一样,用了简短的话鼓励在场的初创团队们。他说,风投里最昂贵的错误不是失败,而是错过见证历史的机会,同样,希望大家无畏跌宕,坚持真理和梦想。

理性中带着些锋芒的话,极具个人风格。

温知聆隐于人群之中,看完全程,又看着他在洪亮的掌声里下场。谈既周下去后便从侧方离开,不知道是不是只来露个面。温知聆低下头,分不清自己是什么心情。

说起来,她的东西还放在北城的房子里。

她八月份回了趟北城,准备把剩下的东西打包出来,但是房子的电子锁不知道什么时候坏了,温知聆怎么都打不开,联系侯远,侯远说明天会联系物业来修。

温知聆那个周末是单休,第二天就要回卢城工作,只先回去。侯远也许是有其他工作要忙,过了几天温知聆问他锁修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