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出谋划策续(1 / 2)

加入书签

下雪后的南湖公园,其美丽程度丝毫不下于杭城的西湖,所谓的雪后断桥,沈国平转生前也看过,但是他觉得,也就那样,主要是他一个东北人,对于雪早就见怪不怪了,雪景还得看东北。

走在南湖公园的湖边小路上,路上的雪已经被清理了大半,公园里的工作人员其实挺讨厌下雪的,这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已经结冰的湖面,被大雪覆盖,如果不是有常绿的松树在岸边做点缀,这个场景其实会有些乏味,毕竟都是白色,看得久了,眼睛会受不了。

踏上南湖大桥,沈国平向湖心岛走去。

这座南湖大桥还是去年新建的,老的南湖大桥于1938年建成,那是一座木桥,而眼下的南湖大桥,已经是钢筋混凝土作为材料了。

相比起木桥,钢筋混凝土的桥还是缺乏了一些建筑之美,但是在实用性上面,还是钢筋混凝土的桥更好些,当然,前提是没有偷工减料。

在绿树成荫的湖心岛上转了一圈后,天色渐晚,沈国平才打道回府。

晚饭的时候,叶淑娟问起大外甥今天的行程,沈国平只说自己在到处溜达,大部分时间都在南湖公园里。

叶淑娟不解,这么冷的天,在公园里面溜达,这种人估计最多不超过十个吧!

主要是1980年的冬天气温比二三十年后冷多了,下完雪之后,哪怕是白天,有太阳的情况下,气温也在零下二十度左右,而晚上则是零下三十度。

后世那些女孩子们的保暖神器,如果拿来在这个时候穿,肯定要被冻哭不可。

这时候,大家身上穿着都是厚重的棉袄棉裤,小孩子的话,穿的都是母亲或者奶奶,姥姥给做的那种背带棉裤,虽然不好看,穿脱都比较费劲,但是是真的暖和。

第二天一早,还是沈国平做的早饭,准时的生物钟,让他连睡个懒觉都不行。

“得买几本书回去,不然这日子太难过了。”

吃完饭,在叶淑娟去上班之前,沈国平说:“老姨,今天下午我就坐车回家里,你有啥要带回去给姥爷家的赶紧找出来。”

这可不是沈国平在要东西,而是每次老家有人来市里,叶淑娟都要给家里捎点东西,有些时候是吃的,有些时候是衣服,或者用的锅碗瓢盆啥的。

“行!我都收拾好了,就是一包旧衣服,看看谁穿着合适,就给谁穿!”

“好嘞!”

叶淑娟从衣柜里面拿出一个包袱,如果不是八零后,九零后,可能没有看到过,这种专门放在柜子里,用来包东西用的专用包袱。

一般来说,包袱皮就是一块一米见方的布,但是这种包袱皮是专门经过锁边处理的,就像是床单一样,有的包袱皮上面,还有好看的刺绣,花鸟鱼虫什么图案都有。

“就是这个,你回去的时候,直接拿走就行!”

因为叶淑娟在被服厂上班,所以包袱皮都是她用碎布拼成的,不过尽管是碎布拼成的,也很结实,沈国平用手拎了一下,这包袱快有十斤重了。

“这些旧衣服都是你老姨父他姥爷姥姥和舅舅舅妈他们不穿的,别看是旧衣服,但也都是好衣服。”

叶淑娟所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机关单位上班的,因此不缺票据,能够经常买布做衣服,在前几十年的时间里,能够做一身新衣服,那可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但是现在可不同了,自从百货商店里面有不用票的成衣出售之后,布票的地位便直线下降。

哪怕成衣的价格比买布做衣服贵一点,但是人家不要票啊,而且,布料的颜色,衣服的样式,也都更好看,这也是后来那些个人的成衣铺渐渐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

送走上班的叶淑娟,沈国平将包袱从卧室里面拿出来,直接收进空间里,这么重的包袱,他才不放在外面用手拿呢。

一身轻松的走出老姨家的门,沈国平一路溜溜达达的来到自行车厂。

他连着来了两天,昨天还给送了两头大肥猪,门卫见了他都主动跟他打招呼呢。

“兄弟,来了?”

“诶,来了!抽烟!”

沈国平也不是那种吝啬的人,直接就给门卫点上一根人参烟,然后才往厂子里面走。

“宋哥!”

还是昨天那个车间,可是车间里面的气氛跟昨天完全不同,不少人都在忙活着,昨天这里可没有那么多人。

“今天怎么这多人?”

沈国平好奇的问。

小宋见到沈国平,立刻放下手里的零件,笑着朝他走过来。

“国平兄弟,我还在寻思你啥时候来呢,吃了么?”

“吃完过来的,这些人都是宋哥你的同事?”

小宋看了一圈,点点头:“嗯,都是我的同事,之前厂子里的自行车卖的不好,大家手里都没活,所以一般厂子里不通知的话,他们都在外面干零活挣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