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儿激进(1 / 4)

加入书签

第26章有点儿激进

自己得了赏,郑清容也没忘记给杜近斋和陆明阜谋一个赏赐。“陛下,此番杜侍御史和陆大人也是出了力的,不如也给一个恩典?”她没有称陆明阜的官职,而是用大人代替。陆明阜现在还在贬斥思过阶段,称呼陆待诏不太恰当。底下官员听闻此言,一个个只觉得郑清容是有些过于得意忘形了。自己拿了好处也就罢了,竞然还跟皇帝讨价还价。郑清容并不管他们做何感想,示意姜立看向杜近斋:“陛下看看,这一身的血和伤,都是杜侍御史为国效力的证明啊!”说着,又看向陆明阜:“还有陆大人,此番也要多亏陆大人及时相助,没让微臣遭受赵勤的毒手,还和微臣共同完成了账本之局。”姜立看了看二人,也觉得是这个理,有功当赏,有过当罚,不能厚此薄彼不是?

不过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有些话他还是要说的。“杜侍御史此次弹劾有功,确实要赏,但刑部司贪污一事如今才发现,有渎职之嫌,是以此番功过相抵,不奖不罚。”杜近斋当即上前叩拜:“谢陛下开恩。”

郑清容心里并不看好皇帝这个决定,但仔细想想皇帝说得也没错。杜近斋本就是御史台台院副端,掌三司,理赃赎,刑部司这边舞文弄墨贪污受贿这么久,没有及时发现确实有几分怠职的意思。可是话又说回来,这种贪污腐化的事别人也不会拿到明面上说,藏得太好没有及时发现不也是很正常的吗?怎么就是有过了?郑清容忽然觉得有些挫败。<2

之前信誓旦旦说好了要带杜近斋升官的,结果现在事办好了,官没升上去。也太不给面子了。

搞得她有些里外不是人呐!

“至于陆明阜……“提起他,姜立趁机问出自己先前没来得及问出的疑问,“你今日怎么会在宫门前?”

先前因为陆明阜反对沈松溪沈翰林变法,他一气之下把人贬斥在家思过。所以他很好奇,陆明阜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陆明阜行礼道:“微臣自知尚在思过期,无令出门是大过,还请陛下责诃。

一上来就请罚,胡源德哪里能让他因此受罚,见状忙帮着说话:“陛下,是陆大人陪同微臣来敲登闻鼓的,途中怕有人对微臣不利,亲自护送无微不至,若无陆大人,臣怕是见不到陛下,还请陛下莫要怪罪陆大人。”他也是知道陆明阜这个新科状元上任没几天后就被贬斥的,所以昨晚陆明阜来找他时他也很是惊讶。

后面听说是郑清容郑令史让他来的,他才放心跟他一起来敲登闻鼓状告罗世荣等人。

郑清容说出事先早已准备好的说辞:“陛下,微臣初入京城,认识的人并不多,昨夜和杜侍御史遇到罗世荣等人雇凶杀人,怕胡令史这边也有危险,这才无奈让同乡的陆大人替我走一趟,人命关天,微臣当时也顾不了这么多,陛下老要责罚便责罚微臣吧。”

当然,什么责罚不责罚的,只是说说而已。她就不信皇帝还真敢责罚。

别忘了,她可是刚刚破获刑部司贪污案的人。正是风头上,皇帝说什么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果然,姜立听到她和胡源德这样说,思忖了一会儿道:“既如此,那陆卿便官复原职,明日来上朝罢。”

先前该罚的都罚了,这么久了,也差不多可以了。如今诸国虎视眈眈,局势紧张,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新科状元本就才能出众,一直晾着也不好,还不如趁此机会恢复他的官职。“谢主隆恩。"陆明阜叩拜谢恩。

郑清容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杜近斋。

今日这战果不是很满意呀。

她没拿到员外郎的职位不要紧,反正本就没那么容易。主要是有些对不住杜近斋,让他白忙活了一场,最后什么也没捞到。不行,下次必须带他升官。

郑清容心里如是想。

赏的都赏完了,为了避免这种事再发生,姜立也开始给各部门敲一记警钟:“贪污一事罪无可恕,各部各司需严加审查,如再有这种事发生,无论官署长官是谁,皆按连坐处置,严惩不贷。”

官员们齐齐下跪,高呼:“陛下圣明,臣等定当尽心竭力。”刑部侍郎卢凝阳知道这是在点他呢,喊得最卖力,就差以头抢地表忠心了。他可是刑部长官,底下的刑部司干出这样的事来,他这个刑部侍郎还不知道,陛下没有因此责罚他已经是开大恩了。此番回去以后必将其余的都官司、比部司和司门司上上下下都查一遍。这要是再来一遍刑部司这边的贪污,别说乌纱帽了,他的项上人头都难保。郑清容想到先前敲登闻鼓时遇到的事,不由得出声道:“陛下,除了贪污一事,微臣还有一事要禀。”

“何事?郑卿不妨直说。"姜立做了个“请说"的手势。听到姜立称呼郑清容为郑卿,底下官员心里多少都有些变化。卿这个字对皇帝来说,一般是用在自己比较宠信的臣子身上。像之前杜近斋一身血污,陛下在问他为什么这副样子的时候,就用了卿这个字,杜卿。

现在在郑清容身上用了这个字,足以见得郑清容今日检举刑部司贪污一事深得陛下之心。

郑清容娓娓道来:“陛下,登闻鼓的设立本就是为了方便陛下听取百姓的诉求,这初衷是好的,可是陛下,这登闻鼓不好敲啊,恕臣失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