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3 / 4)

加入书签

的收入,更是欣慰自己这段时间下的苦功夫没有白费,构设故事的能力和文笔都得到专业的认可,有进步就是最大的夸赞。

上回自己投稿了两万字,按照千字四块算又赚到了八十块的稿费。信封里夹着八十块的汇款通知单,这可得好好保存着,等过几天有汽车去县城时她再去兑换成钱收起来。

何素素小心地把这张汇款通知单放回信封里,接着放进书桌抽屉。三哥三嫂都很尊重她,未经允许不会进她的房间,还交代大宝二宝不能进来,哪怕平时开着门也不用担心有人进来。

许是心情好,何素素难得想干点活,干脆去拿了扫帚过来把自己房间给扫干净,接着又去扫另外两间房、厨房、客厅。苏玉带着两个孩子回来时,恰好看见何素素在客厅扫地,正把扫出来的灰尘往垃圾铲里扫。

“小姑你怎么在扫地啊?”

来到部队这边,除了暖房宴那天帮忙洗碗,苏玉还是头次见何素素干活。她记得在婆家那边的时候,小姑也是爱晚饭后拿着扫帚扫院子。何素素笑道:“我去拿信收到好消息,心情好就想着扫会地。”苏玉听了高兴:“你写的文章又被杂志社选中了?恭喜恭喜。”同样是高中毕业,她就不怎么爱写文章,在广播台那会每周完成领导交代的写新闻稿任务,那也是很头大的。在这点上她还挺佩服这个小姑。何素素笑着点头:“嗯被选中了,接下来这段时间能有点稳定的收入,我也安心。汇款通知单我收着,等下回去县城再去兑换钱。”“好啊,那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我本来还想着买十天的肉菜有点难拿呢。”苏玉说道。

何素素提议:“不知道这边山里有没有竹子,有的话削点编织个竹篓出来,去买东西背着也方便。上回楼下那嫂子送樱桃好像就说是在山里的摘的,或许可以问一下她。”

苏玉听了觉得有道理:“有个竹篓是方便不少,光靠包裹装着和双手提还挺费劲的。晚点我下楼去问问她,要有的话明天跟着去山里削点竹子回来。”这回去县城除了买吃的肉菜外,还得买菜种子回来把分的菜地给侍弄起来,锄头那些农具也得买。好在这几天翻土可以先找陈嫂子借农具,两家的地就在一块相邻着。

等到何连州下训回来,听到小妹投稿的故事又被杂志社选中,接下来一段时间都有稳定的稿费也是高兴。

他夸道:“看来小妹你写文章越来越娴熟了,连长篇故事都能写,赚的钱不比去工作的人少。你写稿子的话有灵感就动笔写,晚上可以开着灯写,不用替我省电费。”

何素素笑着应好:“那我可就不客气了。”何连州吃饭时嘴角都还带着笑意。他还在想,小妹能写文章赚钱也算很有本事,哪个女同志能这么厉害。

转念又想到自己曾经冒出的想法,程时是很优秀,哪怕出身军人家庭也忽略不了他卓越的能力,才能在二十六岁就当上副团长。如果小妹能和程时看对眼的话,两人也算是强强结合。就小妹写文章的能力,何连州觉得和程时的军事能力比起来那是各有千秋,也算是相配了。他越想越觉得两人在一起不错,自己还是得找机会介绍小妹和程时认识一下才行。

当然,在没有结果之前,他压下想和媳妇分享的冲动,一切等程时出完任务回来再说。

很快到了有汽车载人去县城那天,家里的肉菜早就吃完了,昨晚还是去饭堂打了道荤菜回来家里吃,早上也是简单的白粥搭配腐乳。大宝二宝送到陈嫂子家待着,最近他们俩和陈嫂子家的孩子玩得熟了也开心,何素素则跟着苏玉下楼去搭车。

两人一人背着个竹篓,竹篓里还各放着个包裹以便到时候东西多也可以装得下。

那天苏玉找了楼下张琴芳本来是想问山里竹子的事,对方一听是要编织竹篓,直接领了她去找了一家嫂子要了足量的竹篾,只花费了几分钱不到,省了不少功夫。

张琴芳说道:“你找我可就找对了,家属楼里多数人都熟,有什么想要的东西上门找人换就好了。你自己去山里找竹子,还得削成竹篾,多辛苦啊。”苏玉笑着应是,感谢了对方一番,才提着那些竹篾回家去编成两个竹篓。这会去县城买东西正好用上。

在二家属区上车点站了一会,汽车就到了。何素素和苏玉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之后汽车一路载人上车,这才驶出军区往县城去。路上车里的军嫂们各种聊天,何素素和苏玉只是笑着听着,偶尔和张琴芳还有陈嫂子王嫂子说上几句话。

不知道是不是坐过一回适应了,何素素倒没有像上次一样感觉不舒服,不晕车了。

很快到了县城,汽车停好下客,边喊着交代十一点在这里上车回去。军嫂们下车第一时间先往前头的副食品店走去,有些则往供销社走去,买东西还得趁早,晚了可就没有了。

何素素说道:“三嫂,我去银行取钱,然后再在附近逛会,待会回来找你。”

苏玉点头:“行,那你小心点,我们待会在供销社门口见。”“好。"何素素和她们分开,沿着县城主干道走。她先是留意了下,发现没走百米就是百货商店了,还有粮油站和收购站,国营饭店不算小也不算大,今日供应有白面饺子。

她走了一段路还没看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