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2 / 4)
当娘的能够包容着,心里多多少少会有意见,要是相处不好吵架那就完了。想着想着,何母又开始后悔让闺女跟着过去部队,在这边回头等秀秀介绍个县城的对象不就好了。
她想拍电报喊闺女回来,把这事和老头一说就被拒绝了。何父分析:“既然都过去部队了,闺女没说住得不习惯咱也别提回来的事,等回头相中合适的对象再说。部队里的男娃子怎么都比县城这边的要强,咱得放长远来看。”
何母只好歇了这门心思,只是每天免不了想下闺女,这心情时好时坏的。天知道在她收到邮差说有自家的信时有多高兴,不用想就知道是闺女寄回来的。
何母捏着信封拆开,无奈不识字看不懂上面写了什么。家里儿子媳妇都不怎么认字,只好等去上学的桂芳下学回来念给自己听。要不怎么说一代更比一代强呢,自己和老头子不识字,儿子会认那么几个字闺女最厉害,到了孙子孙女这辈在读书的都是班里前几名,桂芳更是认了很多字,看书不成问题,自然也能看信。
何母没了心情上工,干脆请假在家里做饭等着。好不容易盼到桂芳回来,她赶忙拿了信封递给她:“桂芳,你小姑寄信过来了,快念给奶听。”恰好何家人下工回来,何父嘴上不说心里也惦记着闺女,默默走到这边听着。连带着何大哥他们也关心小妹在部队那边过得怎么样,一时谁也没顾上吃饭桂芳被这么多人看着有点紧张,展开信纸还是口齿清晰地读了起来:“爹娘,我是素素。你们肯定很惦记着我吧,我也惦记着你们。我在部队这边过得很好,你们放心。三哥和嫂子很照顾着我,我基本上和在家里差不多。这边有个很好地方就是通电了,晚上亮堂堂的,我想要写文章也不怕伤了眼……念了足足五分钟,才把小姑的信念完。桂芳喘了口气接着念,“接下来是小叔写的信。爹娘,我是连州,小玉孩子还有小妹到了部队这边有我照顾着,你们放心。家里一切备齐了,瞬间热闹起来,我回家不再是一个人。在这边…其实何素素和何连州写的内容大部分撞一起了,只有各自的感受是不同的。但何家人听了两遍,还是听不腻,很是高兴。何母也算是彻底放下心来:“素素到了那边习惯就好,部队通电了确实要方便不少,每十天能出去买回东西应该是不愁吃喝的。”她更放心的是闺女在信里说,老三和老三媳妇对她很不错,素素可不会说假话哄她开心。
当然老三信里的内容也让她开心,就像他说的回家后再也不是孤家寡人一个,一家子总算是团聚了。
何父点头:“他们在部队那边妥当,我们这边也安心。”何大哥跟着点头:“是啊,小妹过去那边习惯就好。”何二哥笑道:“小妹到了那边还惦记着我们,这信里夹着两斤肉票,估计是老三发的。”
要说小妹过去部队之后,家里确实有点变化,能吃上的肉少了。好在大家都是苦日子走过来的人,少吃些肉也能习惯,现在时不时拿点猪肉脯尝个肉味。“寄了肉票过来也不知道她们那边够不够用。"何母嘀咕道。她把两斤肉票收起来,“过几天老二你再起早去县城割斤猪肉回来打打牙祭。”大家听了精神一振,纷纷期待起来。
何母还想着,等老二去县城买猪肉的时候得让他顺带去跟秀秀说一声,告诉她素素在部队那边住得挺好的消息才行。两个闺女姐妹间感情好,秀秀肯定和自己一样惦记着素素的情况。部队这边,何素素待在家里没什么事,稍微放纵自己休息几天后,又开始窝在房间里写稿子。
杂志社也是有约定最迟投稿时间的,她算着从部队投稿到杂志社的路程是要比从家里那边投稿要远,那么就得再提前一两天邮寄出去才行。好在她带了钢笔和信纸过来,工具齐全,房间里又有书桌,只要沉下心来很快就能冒出灵感,顺着事先构思好的故事大纲进行正文创作。苏玉知道小姑开始忙着写作的事,特意交代大宝二宝玩闹的时候小声些,免得吵到小姑。
她最近重新认识家属院这边不少人,隔壁楼的杜嫂子是家属院这边的妇联主任,热情地拉着她到街道那边登记信息,回头有合适的工作会介绍她去面试,通过的话就有工作了。
家里分到的那片菜地已经翻好土撒下种子,只需要每天早上浇下水就可以,家里无非就一日三顿饭,苏玉也想要找份工作赚钱。有后世记忆的她比谁都明白,人再怎么样也得有份工作能赚钱,说话做事才有底气。哪怕丈夫现在每月的津贴奖金除去寄回婆家的十五块钱全都交到她手里,苏玉也还是想找份体面的工作干着。
孩子的话到时候可以送到陈嫂子家让帮忙看着,再过一年大宝就可以上小学了。
何素素在信纸上给最后一句话画上句话,放下纸笔长舒一口气。在写作上她讲究一气呵成,从动笔开始写到现在就没停过,等到这个剧情点写完,她才亿息。
当然这并不代表她完成了任务,投稿要求的五千字还没写完,这会信纸上顶多也就三千字。剩下的等明天再写吧。
何素素将水杯里最后两口水喝完,起身把门打开,打算去厨房再装一杯水。大宝二宝在客厅玩贴纸条游戏时都不敢大声说话,这会见小姑出来高兴问:“小姑你终于写完了吗?”
何素素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