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做媒(1 / 1)

加入书签

“与其说永锋嘴巴开了光,不如说家志运气真好,才播完种就下雨了。”

但陈家志顾不上他酸不酸,拔腿就往地里跑,易定干在后面喊:“家志,去哪儿?”

随后一群人都跟过去看热闹,陈家志见他们来了,干脆就让他们帮忙拉薄膜牵绳。

主要是傍晚浇了水,再被这雨冲刷一下,土壤容易板结,反而不容易生根发芽。

易定干大吼一声:“走,去洗澡间比大小,谁没去,是什么原因就不用我说了吧。”

易定干提着桶就率先去了。

另几人犹犹豫豫,也只能跟着去,不然以后在家里女人面前抬不起头。

这雨又下了很久,直到天亮后才停下,众人直说秀才运气好,结果太阳又出来了。

小拱棚仅需要避雨就行,天晴时不需要保温,不过代价是有时还需要用粪瓢补水补湿。

有钱了不仅要上规模,还要配置各种机械和设施。

从植株的长势来看,基本已经从前期的阴雨中缓了过来,只是藤蔓有点徒长,产量会受影响。

从洪中那里他也确认了,目前还没有用多效唑控旺的技术,所以陈家志业只敢先略微尝试一下,怕出问题。

唯一遗憾的是,雨水又来了,其实他该感觉到庆幸,这几次雨都是在他完成关键管理措施后,才落下来。

下雨后,杂草生长十分茂盛,也没别的办法,只能人工扯草,好在面积不多,而且这段时间不用去卖菜,可以专心田间管理。

但他们这代人就像石头缝里的杂草,给点阳光和雨水就能顽强生长,硬生生抗了过来。

一开始众人抽他烟还有点心理负担,现在每天晚上准时聚集在门口的台阶下。

戚永锋几乎说出了众人的心声,这段时间众人唯一的念想就是晚上可以抽秀才的烟。

李明坤:“别的不说,家志最近的运气简直了,那丝瓜和豇豆也缓过来了,家志,你是不是在哪里踩狗屎了,这运道咋就咋么旺呢!”

但陈家志买的空心菜品种不一样,大骨青是花城本地品种,是农民自行一代代选育出的种子。

不过相比商品空心菜种子,大骨青生长要稍慢一些,至少要25~30天。

另外陈家志又有小拱棚避雨,雨水太多薄膜遮起来就是,再加上日常管理用心。

其次是戚永锋,最终还是咬牙上了一小块小拱棚,但他没钱买种子,找陈家志借的种子。

一下雨我和李秀半夜起来就哼哧哼哧去盖膜,雨一停就去揭膜,就说易哥,叫你揭膜时,你非要磨蹭半个多小时……

易定干被陈家志点名,却不敢开口反驳,就是揭膜晚了半个多小时,让他空心菜叶子糊了不少。

多种空心菜就是陈家志提的。

因此,几家菜农都种了有。

“教可以,拜师就免了,收菜也还早。”陈家志笑道:“明天我赶着做媒。”

一听做媒,众人都来了兴致,不停的打听着,可陈家志就是吊着几人不说,让他们明天下午五六点来地里看,说不定能帮上忙。

李明坤回屋后,还在问白燕:“知道是哪家姑娘不?俊娃如果不读书了,是不是也该早点谈?”

第二天,

一看就是丰收的模样。

一上午他都和李秀在菜心地里间苗,因为是一批批播种,所以间苗也是一批接一批,长期活。

“家志说的。”

李秀讶然地看着他:“你什么时候要给人做媒了,我怎么不知道?”

红绳是此前连续阴雨天,李秀说无聊,陈家志于是买了一卷绳子,让李秀给裁剪和撕细的。

一直到下午五点时,众人陆续出工,陈家志和李秀拿着绳子来到了丝瓜地,身后跟着一群大汉。

陈家志点头道:“就是这儿,马上就开始了。”

“靠,耍人呢。”

“我可没捉弄人。”陈家志在丝瓜地的垄沟里走了两步,随手摘了一朵没有小丝瓜的雄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