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版税(求追读)(1 / 1)
翌日,起得比平常晚一些。
一份是来自香江的《文汇报》,这是香江《文汇报》转载他四首诗的稿费,以及转载他四篇小说的稿费。
四篇小说,每千字30港元,共8700港元。
陈铭章看着稿费单,脸上露出笑容,他现在可是欠了一屁股债,这笔钱刚好可以解一解燃眉之急。
毕竟他写的文章,都是契合内地,香江那里很难有代入感。
香江文汇报愿意转载他的小说,一来是香江有不少人一直关注内地的发展,他们看小说可以了解内地的真实情况。二来则是因为香江报纸竞争太激烈了,香江文汇报需要有文章在报上刊登。
经过激烈的竞争和优势劣汰香江报纸到1982年只剩下55家,1997年只剩下38家。
如此多的报纸,如此激烈的媒体竞争,自然需要文章来进行报道。
当然,这是税后的!
陈铭章写了一封回信,同意香江文汇报关于《伤痕》、《牧马人》、《黄土地》、《秋菊打官司》在香江的出版权。
陈铭章随后露出若有所思之色,自己是不是在《未名湖》出版自己的书籍?
至于出版书籍的版税,现在都还没有恢复呢!
正如著名作家巴金的一句名言:“人活着不是单靠钱,想法不同,有人认为不拿钱是傻瓜,我认为乱拿钱是傻瓜!”
陈铭章却没有这种恐惧和心理负担,因为他知道,时代已经不同了,过去的那种事不会再发生。
他甚至跟五四文学社借了大笔的钱,用于购买四合院,作为自己的享受。
反正《未名湖》完全可以出版。
越想越是觉得可以这么搞。
可以尽可能地实现利益最大化,不做的话自己都会睡眠不好。
五四文学社。
众人一听,纷纷露出羡慕之色。
现在陈铭章还是大一新生,却已经要出书了。
陈铭章说道:“版税,是出书时支付给作者的,就像稿酬一样。在1967年以前,作者写书出版是有版税的。《红岩》你们知道吧,当时出版的时候,出版社便支出稿酬给作者。”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没问题,有关部门不是去年就发文了么,说应该支付作者酬劳,不支付酬劳是不对的。”刘学红说道。
既然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陈铭章的版税,定为10%,每本书售价1.3元,这个定价不可谓不高,但是这个时候书的价格本身就比较高,还有的书一本就要十几二十块。
当然,这本被陈铭章命名为《陈铭章之伤痕文学》,不会是直接按照原来的去印刷。
还好北大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才,在这方面并不难弄。
印刷成册,交给了北大印刷厂,这是《未名湖》、《北大校报》等专门印刷的地方。
陈铭章则是写写小说,看看一些文章。
就在这时候,陈铭章收到了《京城文艺》的邀稿。
《京城文艺》与北大也有非常深的渊源,不少北大的文人,便是在《京城文艺》发表文章。
《文汇报》这几个月的盛况,从魔都发展到全国,发展得红红火火,自然引起了《京城文艺》的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