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补掖庭之缺(1 / 1)

加入书签

威胁。

不过相对应的,正如擢升吕布为后将军一样,让刘辩按规矩做事,也是杨彪这些人的底线。

“陈翔之罪,朕到时候自然会交给有司论处。”

“陛下圣明!”

“臣还有一事要奏。”

“臣亦有本奏!”

“……臣斗胆奏请,许太尉与御史中丞同参录尚书事,与前将军共同辅佐陛下!”

瞧着崔烈和丁宫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刘辩顿时觉得心中好笑。

看来这些人确实是很忌惮自己啊。

和他们一起分享这份权力。

真是难为这几个人了。

不过话说回来,董卓现在还没有反应,这很值得耐人寻味啊。

毕竟以董卓这个人在历史上的性格,他能做出什么事其实都不奇怪。

虽然在自己的逼迫下,董卓不得已和袁家决裂。

要是有其他世家给董卓投去橄榄枝,董卓会不会接受?

沉默片刻之后,刘辩似是认命般地叹了口气,道:“两位爱卿所言甚是,既如此,那便诏令太尉、前将军、御史中丞三人共同参录尚书事。”

崔烈和杨彪心中一喜,同时谢恩。

今日他们前来,其实至关重要的事情就两件。

另一件便是参录尚书事的大事。

毕竟这种当廷死谏,一命呜呼的事情,已经多少年没有发生过了。

要是他连自己手下的人都处理不好,杨彪就算是得以参录尚书事,手下的人也必然会对他离心离德。

至于后者,便是他们掌权过程当中,永远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要是没有这个名,他们的位置便不稳。

而且最关键的是!

心中忍不住升起一丝得意。

可是实际上呢?

等到后续朝局稳定之时,董卓这个位置,自然也能被他们想办法摘下去。

一箭三雕!

“启禀陛下,前将军董卓求见。”

董卓怎么来了?

不光是杨彪几人心中疑惑,连刘辩都一时猜不透,董卓这次来所图为何。

倒也不怕多董卓一个。

“宣前将军董卓觐见——”

不多时,一个胖墩墩的身影就随之出现在了大殿上。

“董卿家起身。”刘辩随意道:“刚刚太尉上书,推荐董卿家以前将军之职,参录尚书事,董卿家以为如何?”

出乎所有人预料,董卓这时候竟然直接膝盖一弯,跪在了地上。

竟然要推辞吗?

参录尚书事,如此之重要的职位,没人不会对其心动。

看来这是在来之前做足了功课。

“陛下!”

“朕意已决,董卿家不必多言。”

只是那埋下去的脸上,闪过一丝喜色。

只要自己及时出现,表达出自己仍然心向陛下,尊重陛下的心思,陛下便不会吝啬对自己的支持。

参录尚书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何事?”

“臣以为,此实乃社稷隐忧。伏请增补侍郎百八十员,择良家子弟中,通晓经义者充入省中,以补掖庭之缺,朝夕为陛下讲论《孝经》《春秋》,既可明圣德教化,复能卫戍宫禁。”

区区一个凉州蛮子,竟然还能想到这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