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一箭三雕之计(1 / 1)

加入书签

“恭喜明公,贺喜明公~”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连连摆着手,说着哪里哪里。

董卓说着,语气很是感叹。

你在洛阳朝廷,你才能参与进尚书台的决策当中去。

更不要说这么多年的戎马生涯下来,董卓别的道理不明白,但有一个道理他是最为清楚的——手中有兵,才有说话的资格。

“哦?不知文和有何良策?”董卓颇为好奇地道。

听到这话,董卓原本还算开心的脸色,顿时蒙上了一层阴霾。

现在让他走,他是真的不怎么舍得。

贾诩道:“袁家累世公卿,如果是不能将其快刀斩乱麻,必然遗祸无穷。”

不过为了以求稳妥,他还是厚着脸皮追问道:“文和可否说的再细致些?”

“不仅可以缩短这其中需要准备的时间,打袁家一个措手不及,还能就此将并州郡兵握为手中,此可谓一石二鸟之策。”

见贾诩所说,和自己心中所想一致,董卓激动的拍着自己的大腿道:“好,好计策哇!”

“重点是那西园军,皇帝岂会轻易与我?”

董卓这时才恍然。

毕竟对于如今的洛阳来说,最精锐的兵力,也无非就是自己手中的西凉军,和丁原带过来的并州军。

“文和所计甚好,不过还有一事,某家需要在出征之前办妥才行。”

“文和今日与某家所说,要让陛下征辟百八十名郎官入宫,陛下闻之大喜,直接便允准了此事。”

皇帝允准此事征辟郎官入宫的想法,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无非就是想借此培植自己的势力党羽罢了。

无论是他董卓,还是其他公卿,世家们都不可能让皇帝直接从外面挑人。

既然已经经历了他们推举这一过程,那入宫的人选自然便已经是他们的人。

甚至这些人,反倒可以成为他们监视皇帝的重要途径。

自缚手脚!

“徐玄平?”

董卓本来是想让贾诩给自己推荐几个能力强,又对自己绝对忠诚的人,然后把这些人派到皇帝身边,作为自己的眼线,以便于自己身在外,也能随时知晓宫中之事。

贾诩一脸郑重地道:“正是如此,所以才要推荐徐玄平入宫为郎官。”

“明公细想,朝中公卿和明公相比,谁的势力更大?”

“既然如此,此刻增强陛下的势力,于明公而言,便是福非祸,明公以为然否?”

董卓想了片刻之后,点了点头。

贾诩继续说道:“徐玄平心向汉室,若仍居于明公军中,将来明公和陛下心生嫌隙,军中有此一人,于明公而言,是福是祸?”

“既然如此,明公何不顺水推舟,做个人情,将徐玄平推荐于宫中作郎官,既卖了个陛下的好处,也证明自己仍然心向陛下,是个大汉的忠臣。”

原来竟是如此。

既整顿了自己军中,又和陛下处好了关系,甚至还能借着陛下的手,去削弱朝中的那些个公卿们。

自己未来有一段时间内不在洛阳,陛下一个人面对这些公卿们恐独木难支。

要是趁着自己不在的时候,被朝中这些个公卿们再来复刻一遍。

唯有增强陛下的实力,方能让陛下撑到自己回来。

“文和此计甚妙!”董卓一脸兴奋道:“一个徐玄平虽好,但尚且不够,文和再仔细想想,除了徐玄平以外,可还有他人能为陛下所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