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挖墙脚(1 / 2)

加入书签

“今日又有什么安排?”

清早,正在被人服侍着穿衣的刘辩,向着一边的福禄询问道。

自此杨彪和崔烈两个人参录尚书事以后,他这边的奏章数目便直线下滑。

也就是诸如宫内的一些人员变动,需要他亲自过目一眼。

剩下的,直接杨彪崔烈在尚书台自行决议了。

“启禀陛下,新任虎贲中郎将和羽林中郎将,按理今日会来谢恩,如今已经在延休殿候着了。”

“来的竟然这么早。”刘辩有些小小的惊讶。

虎贲中郎将和羽林中郎将的人选,尚书台那边已经提前将奏章,呈给自己看过了。

一个是段煨,一个是董旻。

两个人都是凉州出身,在历史上也算是大名鼎鼎。

尤其是这个段煨。

作为董卓的凉州集团当中为数不多的,能在最后独善其身的。

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算得上是汉末时代当中的一股清流。

董卓还是个厚道人呢。

竟然把这样的人推给自己来用。

“告诉御膳房,今日先不必急着传膳,直接去延休殿候着。”

刘辩吩咐道:“朕的两位爱卿来的这么早,定然还未用早膳。朕要和两位爱卿一同用膳。”

“奴婢这就去吩咐。”

“还有,去取两样东西来……,朕一会有用。”

“喏。”

……

延休殿。

董旻头戴武弁,身着绛色深衣,腰佩青绶,一脸得意的毫不加以掩饰。

羽林中郎将啊。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一辈子也得不到的。

尤其是对于本就在朝堂上,位于生存链最下游的凉州人来说。

董旻只觉得如今是扬眉吐气。

谁说凉州人不行的?

今日就让你们这些个公卿看看,以后到底是仰仗谁的鼻息!

但话又说回来。

想做到这一步,总该是凉州人内部要团结一心才行。

一念至此,董旻不露痕迹的,朝着自己身边的段煨瞥了一眼。

这家伙虽然和自己同样是凉州人出身,但在凉州军中,本身就属于特立独行的那一批人。

和其他人有点格格不入。

虽然这一次能把这个烦人的家伙,从凉州军中踢出来是一件好事。

但就这么把虎贲中郎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他。

董旻还是不免有些担心。

“陛下到——”

一声高亢的嗓音在殿外响起。

董旻连忙敛了自己的心神,和身边的段煨一起起身。

等从正殿方向来的小宦侍,将两人引至正殿之后,二人不由得大礼参拜。

伏身叩首,二人鹖冠上的青羽垂落于殿前金砖,嗓音浑厚。

“臣羽林中郎将董旻/虎贲中郎将段煨,叩谢天恩!”

“嗯……平身吧。”

刘辩随便挥了挥手,道:“来人!”

话音落下,福禄便带着身后两个,手捧着托盘的小宦侍上前。

刘辩也从御阶上走下,将其中一个托盘上所盖着的锦帛掀开,露出了里面的鎏金螭纹玉卮,道:“当年卫大将军得麟趾金,此厄便是由麟趾金制成,朕今日将此卮赐予董卿……”

董旻不由得浑身一震。

臣子进宫谢恩,圣上赐宝是古有之事。

这倒是不足为奇。

但自己身为羽林中郎将,赐给自己个酒杯是什么意思?

还提及了当年的卫大将军?

难道说是让自己像卫大将军看齐?

不是,自己才几斤几两,何德何能啊?

皇帝这么说,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吧。

董旻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太够用,实在不懂刘辩这小皇帝其中的深意。

但脑子反应不过来,嘴上的功夫还是很快。

董旻赶忙再拜道:“昔孝武皇帝建羽林,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意,今陛下以鹰扬之职托付微臣,敢不以白骨铺阶、赤血洗戟。”

“臣闻北宫朱雀阙高九丈九尺,臣当效阙上铜雀,日夜衔命而鸣!”

“董卿家有此心,朕当无忧矣。”

刘辩轻声笑了笑,又顺手揭开了另外一个托盘。

那是一支夔牛弩。

看的董旻在旁边很是眼馋。

这才对嘛,身为武职,就该赐这种东西。

“虎贲执锐,贵在破远。此弩射程三百步,恰如当年段纪明金城折羌酋之距。然弩弦易老,望卿善养其锋。”

段煨同样再拜,只是那声音比董旻还要再高亢几分。

“臣闻孝元皇帝赐陈汤斩郅支之剑,今得此弩,敢不效班定远悬颅槀街之志!”

“使雒阳十二城门铜环,夜夜只闻虎贲巡更声!“

嗯?

听得段煨这话,刘辩心中微微讶然。

雒阳城门的十二铜环,本是用于悬挂敌酋首级的。

然而段煨所言,却是夜夜只闻虎贲巡更声。

这确实是在表达着自己的忠心。

但要说这里面还有没有别的意味……

刘辩轻叩腰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