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许家渔民,放其离开(1 / 2)
王玄河看了看他们,又看了看自己的渔船。
自己的渔船差不多可以装五人。
多了两人做帮手,自然是百益无一害。
只不过自己却好奇他们为什么要和自己一同前往。
“所以你怎么突然想和我一同出渔的?”
王缘看了看王雯涵,上前一步,把手背到身后,装模作样地说道:
“因为,这情可以追回忆!”
这情可以追回忆?
王玄河被逗得嘴角有些不自觉的上扬。
记得原话是“此情可待成追忆”,是自己先前无意间脱口而出的。
当时自己只说了前半句,却没想被这小子记住了。
他上前拍了拍王缘的脑袋,开口说道:
“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好了,赶紧收拾收拾上船吧。”
三人上了舢板,王玄河提起黝黑的沉锚,推浆驶离琅琊渡口。
琅琊河,自北向南八百里,宽阔无比,是琅琊郡和宁安郡的界河。
其下游西边有一条西宁江灌入,隶属于宁安郡郡内。
两水交界有一处湖心岛,唤做通星岛,岛上有一座宿莽山,其归属问题吵的不可开交。
最后,在州府的协调下,湖心岛归属宁安郡,从此宁安渔民只能在郡内的西宁江打渔。
“我们这次要去的就是上游吧,具体是哪?”
王玄河正在舱内整理物品,向在船边吹风的王缘发问。
“我记得,应该是靠近欧阳家那一段。”王缘回应。
这琅琊渡口,就是中游优良的自然港,其开口既可以驶向东边的分流,又可以进入左边的主河脉。
王家就是立足于这河岸三角洲上。
在主流往上游靠着东岸航行,没一会就能看到一座拔地而起的青山——琅琊山。
这座山脉资源丰富,除了维护一座公家的灵矿脉外,只要定期纳税,一切都自由裁决。
许多族人只要一想到这座百丈高山,就会不自觉的昂头挺胸。
而过了琅琊山,就到了琅琊河的中上游。
其东岸有一处王家的驿站,伫立在一片草原上。
再往北走几十里,就是欧阳家的地界。
渔船逆流而行,在白水中直奔上游。
王缘站在船头,仰目望去,白鹭与江鸥交织,时不时还有几只白鹰掠过。
周围渔船渐渐变少,但依旧有几艘在浪波中摇曳。
“上一次远渔记得是好久以前了,后面除了帮家里忙,就没有亲手捕过鱼了。”
王雯涵在船边时不时拿手拍打河水,看着这渐渐变深的琅琊河,心生怀念之情。
驶到一处水域,周围仅剩下一叶渔船。
王玄河靠近那艘渔船,本想问一下附近的水况。
但那艘渔船却一直主动保持着距离。
“阿哥,那艘渔船怎么好像躲着我们似的。”
王缘站上船头,揉了揉眼睛远远眺望。
那艘船上只有一个白发老翁,还有一个小孩,正在不断划动船桨。
“要不然我们跟过去看看?说不定他们知道一处鱼点。”
王缘看着王玄河,有些坏坏地笑道。
每个渔民几乎都有自己的鱼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捕捞一番。
“但我总觉得这艘渔船有些古怪。”
王玄河喃喃自语,和王缘加快了船速。
王雯涵则在船舱内帮他们整理物品,理顺渔网。
除了干粮外,他们还带了一些驱湿用的白酒,还有一些草药。
草药虽然不及丹药,却也有止血消毒的功效。
那艘渔船像是察觉到危险,也加快了速度,溅起层层水花。
最后,他们成功靠住了那艘逃离的渔船。
王缘和王雯涵用麻绳紧紧绑住两艘船。
王玄河眉头一皱,跳到那艘船上,开口说道:
“老人家,我们只是想问问附近的水况,并无恶意,你们为何一直躲着我们?”
那小孩躲在白发老翁身后,双手捂住耳垂,似乎掩盖着什么。
他声音有些发虚的说道:
“我.....我还以为是江匪呢。你们赶快回去,不要随便上我的船。”
江匪?那是只有灾难乱世才有的东西,至今已经消失很久了。
就算有,在家族高额的赏金下,也会被出手剿灭。
绑完麻绳的王缘,快步上前,一把拉开老翁的手。
“你们是许家的?”
映入眼帘的是一种挂在耳朵上的白色耳坠,这是宁安县许家的特色。
记得家族有悬赏,在琅琊河搜捕一名许家偷鱼者,奖三两白银,待问罪许家后,再奖七两。
也就是说,只要抓到一人,就能获得十两白银。
王缘咽了咽口水,这是他三年的收入。
与王雯涵对视了一眼。
她瞬间心领神会,迅速站到渔船的另一侧,堵住老翁和小孩的退路。
老翁和小孩瞬间瘫倒在地,似乎有些哭了出来。
很显然,他们知道被捉住的后果。
被关押到王家事小,被问罪回许家事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