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4 / 7)
/br> 江柠自己当年每天这样上学放学,走习惯了,从来没有觉得辛苦过,也就没有发现,这一路是如此的不容易,个时候有书读,能读书,就已经拼劲去读了,哪里还会有精去注意这些外界的环境和身体的劳累呢? 可见识经历过二十一世纪的路的通畅、交通的便捷,此时回头再重走一次少年时的路,才知,自己当年能从这里走出去,是不容易啊。 不容易到,当她站到炭山顶端,她都不想回头望了。 难怪么多人走出去了,都不想回来了。 炭山是一座非常大的山,或者说是群山,也是这个地方的统称,在这里住着许许多多的村落,因为这里的矿产资源丰富,已经形成了一个虽不是镇,却远胜普通乡镇的繁荣景象,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此地常年弥漫着灰尘,路上到处都是灰,每天都有一车一车的煤炭和水泥,从这里拉走。 还因为每辆车都过地上的磅秤,此地还因此有了个磅秤的字,街边是各地摊门店。 没有船的时候,他们就通过炭山,经过此地,坐着轮车,再一路到水埠镇。 只有在水埠镇,才有去邻市和吴城的中巴车。 童金刚和江柏带来的衣服已经卖的差不多了,可他依然在卖,老远就听到他带的大喇叭里传出来的声音,年初已经没什么生意了,此时他也不忙,老远就看到了拉着板车的他们,连忙放下手中的衣服,跑过来接过江柏肩膀上背着的板车绳子,放到自己身上,拉着板车去江姑姑家。 江姑姑的公公婆婆因为这天江柏和童金刚来带的流量,连带着自己店里生意都好了,见到江爷爷他们,也是满脸笑容的喊:“亲家来了?还没吃饭吧?叫小凤去买点点心过来,赶紧吃点!”又喊江姑父:“大伟!大伟!你老丈人来了!” 江姑父正在楼上看电视,因为过年,他难得的没有出去人家建房子。 是的,江姑父也是一位泥瓦匠,平时没事的时候,就跟在他的大舅哥,也就是江大伯一家子后面,一起去人家建房,听说老丈人来了,连忙满脸笑容的下楼,热情招呼:“爸你来啦?没吃饭吧?我去你买些吃的!” 江姑父个子不高,人也很瘦,因为常年在外面人家建房子,脸晒的有些黑,还有点社恐。 江爷爷虽是农村人,之前却也是拿着固定工资的守林员,加上江姑姑嫁江姑父后,也从未来江姑姑这里打过秋风,甚至在子不好过的年,还往江姑姑这里送粮送菜,早年家里还开着养鸡场,以哪怕他们是农村人,江姑父一家是镇上的,江姑姑面对婆婆一家,底气也是非常足的。 江姑姑的公公婆婆对江家人也都很客气。 江姑姑的公公婆婆没有别的爱好,口子都爱搓些小麻将,连带着江姑姑没事的时候,都喜欢搓搓小麻将。 江姑父就特别喜欢往老丈人家跑,因为他在自己家,江姑姑是不让他搓麻将的,平时不忙的时候,有什么搓麻将的机会,都是将姑姑去玩,他不能玩,可到了老丈人家,他就是客人,江奶奶就让他玩麻将,江姑姑喊去干活。 江爷爷最不爱麻烦别人,闻言挥手说:“我不饿,都是吃了早饭过来的,这天柏子和金刚在你这卖衣服,让你和亲家母受累了。” “没有没有没有。”江姑父有些不好意思挠挠后脑勺:“他们在反而我家生意带好了,爸,你坐,我去喊小凤。” 说着赶紧逃了,回来的时候带了许多早点,哪怕江爷爷他们说不饿,他也买了一堆放在桌上,然后尴尬的坐在里,也不知说什么,感觉手脚都快不知怎么放了,一会儿插在裤子口袋里,一会儿插在上衣外套的口袋里,一会儿摸摸口袋想抽跟烟,心急如焚的等待着江姑姑回来。 江爷爷不饿,江柠和江柏他们倒有些饿了,他们这一路上拉板车推板车,消耗大。 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多,饿的快,江柠倒是没客气,说了声:“谢谢姑父。”就率去吃了。 此时的锅贴一块钱能买十个,用的油都是香喷喷的菜籽油,锅贴煎的金黄喷香,江柠还问江姑父了醋和辣椒。 大约是江爷爷江奶奶厨上手艺都不行的缘故,江姑姑和江爸一样,也烧的一手好菜,每年都会自家腌制香菜、嫩姜、辣椒酱、腊肠,江柠寄。 前世江柠离婚后一人独居,江姑姑她寄的很多东西,她根本吃不完,就领导家送去。 是自家产的农产品,不是什么价格高的东西,送别的东西领导不收,每回她带的农产品,领导都十分喜欢,尤其是江姑姑自己做的腊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