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虚秘境(1 / 3)

加入书签

搬家的黄道吉日定在六月十六。这几日苏璃总往临河宅子跑,说要栽些驱蚊的香草。李长青晨起推开门,见她又蹲在院角侍弄那株七星还魂草。

苏璃指尖拂过草药第七片嫩叶,叶脉在朝阳下泛着金线:“刘家媳妇说,新宅井水格外清甜,许是通了地下泉眼。“她忽然仰起脸笑,“不若我们凿个冰窖?暑天存些瓜果......“

午后他们去量窗纱。布庄掌柜展开月影纱,苏璃却盯着柜台后的山水屏风出神——烟云深处隐约可见九重楼阁,正是太虚门当年的“登云阁“。

归途路过茶摊,说书人正在讲前朝秘闻:“......那太虚真人炼丹时,天上七星连珠,炉中飞出个金娃娃......“李长青搁下茶钱,袖口沾了片枯叶,叶脉纹路竟与七星还魂草一般无二。

李长青在厨房煨火腿笋汤,刀尖忽然顿在砧板上。窗棂缝隙飘进几缕异香,混着雨后青苔气,正是太虚门特制的“引魂香“。

他们举着烛台查看阁楼。尘封的樟木箱里躺着半卷《太虚真经》,书页间夹着朵干枯的重楼花。苏璃忽然轻呼:“你看这墨迹!“残页边缘的批注,赫然是李长青前世的字迹。

七月初七乞巧节,镇上来了一队戏班子。苏璃在绣楼学穿九孔针,忽听得鼓乐声里夹杂着熟悉的曲调:“......白檀崖上云遮月,九转炉中火燎天......“

戏台搭在龙王庙前。演到“太虚真人炼丹“那折,苏璃忽然抓紧李长青的手——扮丹炉的道具,分明是缩小版的九转金丹炉。鼓点骤急时,戏子袖中飞出纸钱,每张都画着残缺的九瓣莲。

当夜暴雨冲垮北山小道。晨起拾柴的樵夫带回个铜匣,匣面七星排列与七星还魂草如出一辙。里头的羊皮卷写着:“白檀崖下有重楼,月圆之夜向西走。“李长青摩挲着卷尾朱印——正是他前世所用的太虚掌门印。

“小娘子可要买崖柏?“老者摘下斗笠,露出左额狰狞疤痕,“北山新塌的崖壁上,挖出好些百年老根。“

老者浑浊的眼忽然精光乍现:“夫人好见识!这白檀需用三昧真火淬炼,方能......“

暮色染红窗纸时,他们在新挖的冰窖里发现蹊跷。青砖墙缝渗出冰晶,竟排列成七星阵图。苏璃举着烛台靠近,呼出的白气凝成细小霜花:“你看这冰纹走向,像不像《太虚真经》里的周天运转图?“

腊月里第一场雪落满屋檐。苏璃给窗棂糊新纸时,发现夹层里藏着张药方——正是三百年前她亲手写给李长青的安神方。泛黄的宣纸上还沾着丹砂渍,角落画着只打盹的小狐狸。

除夕守岁夜,镇上首富张家送来请帖。宴厅照壁上悬着幅《太虚问道图》,画中真人腰佩的剑穗,与李长青挖到的断剑残穗分毫不差。张员外举杯敬酒时,袖口滑出串七星菩提——每颗珠子都刻着残缺的九瓣莲。

更声咽在雪夜里。李长青撬开山神庙地砖,找到个鎏金铜盒。盒内《太虚真经》残卷夹着张婚书,三百年前的朱砂印艳如新血。苏璃抚过“白首不离“四字,忽觉颈后胎记灼痛。月光穿透窗棂,将两人影子投在壁画上——画中太虚真人与道侣的身影,正与他们的影子重合。

李长青正在修葺漏雨的西厢,闻言指尖的瓦刀顿了顿。前世他正是在月见愁盛开时炼成九转金丹,此草每逢月圆便会释放致幻香气。屋檐水珠串成晶帘,他望见对街茶馆二楼坐着个戴斗笠的货郎——那人膝上搭着的靛蓝布匹,纹路竟与太虚门道袍的云纹别无二致。

“明日要去北山采些苍术。“李长青端着安神汤进来,见她对着衣裳出神,“王大夫说近来瘴气重......“

晨雾裹着艾草香漫过山径。苏璃背着竹篓走在前面,裙裾扫过沾露的商陆。李长青用柴刀劈开横枝,忽然瞥见树皮上的剑痕——三道平行刻痕,正是太虚门弟子联络的暗号。

山风送来铃铛清响。采药人老吴头赶着毛驴经过,驮筐里堆着新挖的黄精:“李家相公也来采药?前头塌方处可去不得,昨儿个刘三踩空摔断了腿。“

正午他们在老松树下歇脚。苏璃解开油纸包里的笋干饭团,忽然指着树根处的蚁群:“这些红蚁搬的松子,排列像不像七星阵?“蚁道尽头埋着块龟甲,裂纹与戏班主那日所用如出一辙。

“这岩彩用了辰砂和孔雀石。“苏璃指尖轻触壁画,沾到些金粉,“与太虚门祭坛的绘料相同。“她转身时发簪勾住蛛网,带落块松动的岩石,露出后面半截玉珏,与冰窖中找到的残片完美契合。

他们溯流而上,在岔洞口拾到半片龟甲。苏璃用衣带浸水擦拭,显出朱砂绘的星图:“北斗柄指处,当有重楼。“暗河尽头传来钟乳石滴水声,混着模糊的人语——正是那日茶馆遇见的货郎声线。

晨光透过岩缝洒在石桌上,苏璃用丝帕裹着发髻,正将竹简上的霉斑轻轻拂去。李长青端来新熬的小米粥,陶碗边沿还沾着灶灰:“先吃些东西再整理。“

“这是你当年的问诊记录。“她指尖抚过页脚绘的小狐狸,那畜牲歪着头偷吃丹砂的模样活灵活现。李长青舀粥的手顿了顿,勺柄磕在碗沿叮当响。

午后暴雨涨了暗河,他们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