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高张之争,以身入局!(1 / 1)

加入书签

乾清宫。

朱翊钧望着笔墨,三年文书的功底还在,笑着放下了笔,一边洗脸,一边问道:“今儿个的风甚是喧嚣,但是凉快了些,外朝的奏疏可有往朕这里呈的?”

而这些精心挑选的奏疏,会在司礼监再精心挑选部分章疏呈到御前,可以说,一百份章疏,真正能御览朱批的,能有七八份就不错了。

不是哪个省大水,就是北边和东南又有了战事,无一例外,伸手就要钱。

诚然,阁臣、尚书知道先皇们心意后,很是愿意为君父服其劳,然后去解决掉所有提出问题的人。

君父不执权,那臣子便会借机侵占,现在的内阁,集任官、选举、漕运、清军、边务诸大权于一体,这便是朱翊钧决心罢黜高拱,杀冯保的真正道理。

“回奏万岁爷,内阁呈来了诸省地情,以及六部、都察院、六科等朝廷官员的参奏。”张贵如实答道。

朱翊钧一边闭着眼,让张贵来擦脸,一边说,“呈上来!”

接着,小太监们就抬进了六个大箩筐。

“公文海战术”是吧?

要是内阁、司礼监给他来这一套,昨天高拱、冯保的下场,就是今天高仪、张贵的下场。

朱翊钧接过了地情章疏,将之打开后,新元辅高仪显然是为了照顾他这位少年皇帝,没有以官样文章书写,而以较为粗浅的文字做疏,详尽、扎实,挑不出什么毛病,看的他不禁微微颔首。

狎妓宿娼?

有点意思。

这个箩筐中,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御史对王篆的参劾!

朱翊钧顿时明白了过来,这是高拱动手了,而这王篆,与张居正有关,即是那个被拿来祭旗的人。

目光望向剩余的三个大箩筐,不出意外的话,这里面装着的,也是高拱对张居正亲朋好友、门生故吏的弹劾。

在看到内阁送呈上千道奏疏时,张贵以为是大明朝快亡了,在看到奏疏内容后,张贵认为高拱是疯了。

这六大箩筐章疏,几乎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哪些人是“高党”,哪些人是“张党”。

但大明朝二百载,官员队伍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却非常复杂,你一团,我一伙的,说是朋党也好,说是门户也罢,亦或者说是山头,总之,不能一言以蔽之。

朋党为皇帝所不容。

望着六大箩筐章疏,朱翊钧手扶住了御案,杀心渐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